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

補救教學專業能力研習(0818)

補救教學專業能力研習

時間:8月16日-8月18日 

地點:臺北市立大理國小


「phonics」的圖片搜尋結果今天張孝慈老師分享了許多英語補救教學的策略及教材教法,讓我們更能掌握教學,以幫助學生進步,此外,張老師也分享了許多自身經驗,讓我們理解學生迷思或是困難點。從張老師的言談及肢體動作,不禁讓我想起優秀老師這樣做裡提到的高效能老師,書中提到高效能老師基本上是隨時保持微笑,而今天上張老師的課,我發現老師都是保持微笑,並運用肢體動作讓我們看得入神,而老師溫柔的聲音也讓我們聽得入神。因為國小英語課程滿強調字母拼讀(Phonics),所以老師在補救教學時也會利用培養學生的音韻覺識(Phonemic Awareness),所謂的音韻覺識是指學生能察覺語言中的聲音現象,並能自由運用(Phonemic Awareness is the ability to notice, think about, and work with the individual sounds in words.),而這樣教導學生學習策略,可以幫助他們在日後遇到不會唸的字時,可以試著拆解,並嘗試唸出來。經過這三天的研習,我覺得收穫滿滿,期許未來接班能帶領學生進步。

舉例來說,當學生遇到貓(cat)這個單字時,若是他們有音韻覺識的話,他們能知道這個字是由3個聲音組成的/c/, /a/, /t/。

「phonemic awareness」的圖片搜尋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社會科觀課 (第五單元 史前文化)

看完袁老師上課後,我很驚訝原來歷史課也可以這麼有趣。一開始,老師利用辛巴威的錢幣讓學生解歷史是過去、現在、未來的對話,之後老師利用學習共同體的方式讓學生小組討論,互相學習,並加入六頂思考帽法,訓練學生思考。課程也結合國際教育,讓學生向世界朋友介紹興隆,從這個活動不只能讓學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