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革命》讀後心得
在星期三下午的創克研習中,講師分享了一部影片,內容提到150年前的教室和現在的教室沒有任何差別,而那時的我剛好正在閱讀佐藤學教授寫的書《學習的革命》,傳統的「座學」不能符合每位學生的需求,因此在《學習的革命》中,佐藤學教授提出了「學習共同體」,希望學生利用協同學習來達到真正的學習。
「學習共同體」的教育哲學有三個
公共性哲學:學校是一個公共空間,不再只針對孩子,應開放給所有人。
民主哲學的意義:校長、老師、學生、家長都是學校的主人,每個人都同樣有發言權,都可以參加學校活動,每個師生都有同樣的權利。
追求卓越的哲學:永遠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內容或資源,不會因為成績不好,家境不好就降低教育內容、教學水準,永遠都追求完美、最高教育內容。
基於這三個教育哲學,學生們利用「協同學習」激起更多學習火花,而老師也可以藉著「學習共同體」,建立良好的同僚關係(互相連結),再來家長到學校「看」孩子怎麼上課,可以讓家長更信任學校。
在日文中,勉強(べんきょう)一詞只有「無理對方做某事」和「無理之事」,但到現在勉強(べんきょう)卻有了學習的意思,似乎說著學習這件事是很無理的。所以佐藤學教授希望利用學習共同體來讓學生從勉強(べんきょう)到真正的學習。
真正的學習是透過與事物的相遇與對話--構築世界;與他人相遇與對話--構築同伴;與自己的相遇與對話--構築自我,實行三位一體「關係與意義不斷編織」的永續過程。
或許這樣的教育改革是一條很長遠的路,也不是每位老師都能接受或是願意實行這套教學的新方法,但我相信只要有老師願意在每堂課中撥出幾分鐘讓學生進行協同學習的話,慢慢的老師就能發現「學習共同體」帶給學生的效果,將它分享給其他老師,因為沒有行動,就沒有改變,但有了行動,改變就會持續,而這樣一步一步的過程就像當初濱之鄉小學決定實行「學習共同體」一樣步步艱辛,向孩子學走路一樣。
願台灣借鏡日本經驗,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