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老師﹝這樣做﹞
輕鬆應付課堂挑戰50招
第11招
著眼於成就
|
成功會孕育成功,這是一種連鎖效應。效能卓著的優秀老師極少作負面表達。
如果你開始著眼於讓學生獲得成就,他們的行為表現一定會進步。
|
我認同書中提到的成功會孕育成功,所以如果老師能多利用正面的敘述來讓學生得到成就感,那麼學生就會更願意嘗試,激發自己的潛能。
|
第12招
熱忱會傳染
|
熱忱的人會散發出一種「感染力」。最有熱忱的老師往往最少遭遇學生行為問題。你展現出幾分熱忱,決定了學生用幾分的熱忱來回應你。
|
學生非常聰明,所以老師有沒有熱忱其實學生馬上就能感覺出來,我覺得這是雙向的,如果老師有熱忱,那代表他願意多花心思經營班級,那麼學生就會更投入,班級凝聚力也會提高。
|
第13招
打破沙鍋問到底
|
如果我們理解學生不良行為背後的原因,十之八九不會覺得氣憤難平,反而會感到悲傷。他們的不當行為往往是一種求救訊號,一旦你探知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便能提供他更好的協助,並且以妥善的方式來處理這個行為,使他們往後能修正不當的行為。
|
我覺得在運用這個方法的前提是學生是非常信任老師的,如果學生不信任老師,老師問到底,學生依舊不願回答,保持靜默,但如果學生信任老師的話,這個方法可以讓老師了解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進而給予更好的協助。
|
第14招
笑聲讓問題少一半
|
「笑聲是一帖良藥」,當人們保持心情愉快時,更有利於大腦的學習和吸收。我們建議你開始讓教室裡存在多一點笑聲、多一點微笑,並和學生分享一些老笑話,讓你的教學更愉快而且有活力!這是改善學生行為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之一。
|
對我來說我覺得笑聲在教室裡是不或缺的,因為它可以讓教室的氛圍輕鬆,對老師與學生都好,老師可以更活潑教導課程,學生也能在較無壓力的環境下學習。
|
第15招
問題學生還是問題老師?
|
在管理良好的課堂中,老師與學生會維持正向關係。當學生出現不良行為,請你務必先診斷出問題的成因,如果問題的起因與教育有關,那麼理應作出相對的調整,但如果問題確實出在學生身上,那麼就處置學生。改變學生行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控制你自己的行為,避免因為心生挫折而作出不適當的反應。
|
討論這個問題時,多數我覺得是問題老師而不是問題學生,老師有時要維護自己的權威而設立了一些不合理的規矩,如此一來有些比較有自己想法的學生可能會有些反抗,在老師眼中,這些學生都稱為問題學生,其實對他們是有些不公平,所以師生之間如果能正向互動的話,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了。
|
第16招
選擇戰場
|
老師為了處理學生行為而停止授課的情況中,有超過一半的問題予以忽略,反而可以讓事態好轉。所以,你應該可以忽略可以被忽略的細節,專心著手必須馬上處理的是。「選擇你的戰場」這個技巧讓你免於陷入全面性戰爭,也能促進你所樂見的良好行為。
|
我覺得這一招是需要經驗累積才能內化的技能,很多時候學生會利用一些小動作來引起老師注意,有經驗的老師會知道甚麼時候要忽略,甚麼時候該處理,但很多時候老師往往會過度反應學生的行為,搞得自己一個頭兩個大,事倍功半。
|
第17招
一發飆你就輸
|
「自我克制」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而我們是成年人,理應提供榜樣,而作為被學習者的榜樣,我們必須控制自己在學童面前的行為和反應。老師在課堂上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讓學生知道「他被激怒了」。所以當學生真的激怒你,搞得你幾乎抓狂,這時你得努力保持冷靜,用理性克制的態度處理他的不當行為。
|
「自我克制」也是老師一定要學會的技能,在學生踩到自己的地雷時,仍要保持冷靜,處變不驚地處理,因為老師不能讓學生知道自己的罩門,否則就會被學生牽著鼻子走,很難管理。
|
第18招
霸凌
|
霸凌都是一種侵犯他人的不當行為,不應該被容忍。老師必須時時保持警覺,介入處理惡霸與霸凌者所面臨的問題,並且善用有助於消弭霸凌行為的技巧,設法在事情還沒發生的時候做好防範。在學年剛開始的時候,讓全班同學一起討論霸凌的問題。在霸凌問題尚未發生之前,花點時間預先防範是非常划算的。
|
就霸凌而言,預防勝於治療,利用班會時間,可以讓全班學生討論霸凌的議題,像是被霸凌者的感受、遇到霸凌事件該如何處理,藉著全班討論可以讓學生更認識霸凌,進而降低其發生機率。
|
第19招
私下練習
|
公開處置通常只會使情況雪上加霜。但是如果你以一對一的方式私下處理,即使是最頑劣的學生,也多半願意改善行為。
|
我相信沒有人喜歡在大庭廣眾之下被糾正錯誤。既然如此,當老師的也不應該這樣對學生,利用私下練習的招數可以讓學生比較有尊嚴,也更願意修正不當行為。
|
第20招
輕聲細語
|
我們越是大聲說話,別人越難聽得進去。高效能老師在說話時身體會微微前傾,用肢體語言傳達出話語的重要性。
溫柔的聲音能展現冷靜理性的風度,而這種風度特別具有影響力。冷靜的環境有助於促進學生展現自制的行為。
|
這招非常重要,因為如果老師一直都大聲說話的話,除了別人不願意聽進去外,對自己的喉嚨也是一大傷害。所以要利用輕聲細語,除了可以讓別人更願意聽你說話,更能營造冷靜的環境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